敦煌
不只是莫高窟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美丽的壁画之外,还有光怪陆离的普通人社会
这些故事都记载在敦煌文献中
枯草纸打破碎片
弯曲的书法
乍一看还以为坏了
但正是这些文件一度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
此外,从历史上看,一本正经的精英
敦煌文献中也有一个平民世界
这里有《小欢喜》唐朝的年轻夫妇
咒骂老父亲有对女儿爱的宣言
邪恶的PUA科技贴纸与疯狂的男人和女人
世间有无数的烟火味
我们走吧!
从敦煌文献看唐代人的生活传闻!
▲《佛說閻羅王授記四預修生七往生淨土經》,佩里国家图书馆与敦煌圣经
1一差两宽,皆大欢喜
因为张雯雯和李马伊离婚,这八个字火了。
“一差别二宽,皆大欢喜”其实出自敦煌文献S.0343《放妻书》。《放妻书》指敦煌文书中的中文离婚协议书,反映了唐氏律师事务所“和离婚”所确立的离婚形式,是最早的离婚协议书。
不是都说在中国古代女子要嫁鸡随鸡,嫁狗随狗,还要讲究三从四德吗?错错错,唐朝的女人没那么死板。在那个敢爱敢恨的时代,“一异二纵,皆大欢喜”也是常态。
敦煌文献中的《放妻书》都是固定形式。也就是说,唐朝父子之间离婚的次数太多了。标题很好,简单又方便。
这不仅是民间社会的现实,也受到唐法的保护。据《唐律疏议》云:“夫妻不和,分开,不坐”,并解释道:“据说是不相爱,准备分离。”你看,政府公开辩解说他们不高兴,一打二散。祝你好运!
2养女儿不如养猪
“养男不教,养奴也;养女不教,不如养猪”。——敦煌文殊《太公家教》
唐朝是中国的统治王朝,在宋朝之后失去了很大的吸引力。我们经常听到“女子缺乏才华是一种美德”,但这对唐朝来说不是问题。唐人的三观是非常正确的。在敦煌文献等普通人的文字记载中,有很多比德诺人粗犷而清晰的言论:“不教人养子,必养奴;不教人,必养奴;女儿养猪,不如养猪。”霸道盗贼!
3位美妆博主懂得如何变美
唐人的化妆技术确实非常好。
网上写的是女生化妆后和卸妆后的样子有什么不同。唐朝只会变得更糟。
捕获了两个特别擅长化妆的妓女,一个是庞三娘,一个是燕大娘。
庞三娘擅长跳舞,她的舞步有点困难,可能不够轻,她年纪大了,脸上皱纹也多,但她脸上蒙着一层轻纱,“画着云母和蜜粉”,她看起来像个女孩。
有人指名道姓地听到三娘来访,见她喊着“恶妇”,就问三娘在哪里。三娘骗他说:“三娘是我侄子,她今天不在,你明天再来吧。”第二天,三娘穿好了衣服,昨天的客人恭敬地迎接他,说道:“我昨天已经在那里了。”我看到我姨妈了。”
▲敦煌女性爱买包包
颜阿姨唱歌跳舞也不错,不过她的眼睛很丑,那些丑的大概都有点变形了,但是她很会眼妆,可以变成摇摆的造型。有一次,她为儿子的死而哭泣,当她擦去眼泪时,身边的丫鬟跳了起来:“小姐的眼睛好亮啊!”
4唐朝PUA指南
PUA,全称(Pick-upArtist),原指一群对情商进行系统学习、实践和不断自我提升的男性,后来泛指被高度吸引和着迷的男女超过异性。唐代的附魔男女也深深迷恋PUA技术,甚至发展出一系列颇为邪恶的秘术。
敦煌文献P.2610号《攘女子婚人述秘法》记录:
如果你想让你的丈夫爱你、尊重你,就把你丈夫母亲的指甲(俗称“大拇指”),烧成灰,喝酒测试。
凡欲爱女者,庚子日从东南带来桃枝,作木人□,书生名曰□[得]。
谁要女孩爱他,取庚子日,女孩名,方半径□□,无主即可得。
凡是男子欲与女子有染,庚子日赐□,书女名,封其腹。
当一个男人想要与一个女人发生关系时,他会在庚子日和女人的名字上将她烧成灰烬并喝酒,并且立即生效。
这些东西没有翻译,即使你想模仿,也很难找到资料。
在唐朝的PUA指南中,他教女子如何赢得丈夫的欢心,男人如何取悦女人,以及男女如何不通奸。还承诺立即生效,不退款?
哈哈,太卑鄙了,不建议大家尝试。
5戴绿帽子的焦虑
男性戴绿帽子焦虑症在官方高层历史讲座中很少有记载,但在大众生活中确实是一种难言的心病。不管你的事业多么成功,当你被戴绿帽子,甚至你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也变成了别人的时候,你都会感到沮丧。
▲敦煌壁画《男剃度》比特的领主们对此很生气。根据敦煌文献P.3908《新集周公解梦书一卷》、Дx.10787《解梦书》、S.0620《占梦书残卷》和P.2666v《单方》,他专门学习了如何通过“解梦”来判断妻子是否不忠。甚至还教给妻子说实话的“秘术”。例如:“如果你认识一个女人,有一个外国丈夫,就取一条牛腿,放在地上,与女人一起在饮食中吃,在季节的晚上,呼唤外国丈夫的名字”;不要让别人知道,在睡梦中说出你的名字。”
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去记录发言,哈哈。
6一夫多妻制,梦想成真
有多少男人向往古代的“一夫多妻制”制度,但现实中“一夫多妻制”还不够精确。看过《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》的读者应该知道,在古代,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所生的妾,地位和待遇是有很大区别的。
▲你觉得怎么样?
如果真的存在一夫多妻制,家庭岂不是乱了?
唐朝一家有办法。据《唐天宝六载敦煌郡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籍》介绍,47岁的户主程思初有3位妻子:马、常、郑;弟弟思忠、思泰各有两个妻子。
你看,这种不合理的事情就发生在唐朝身上了。海水是无法估量的!
7同姓未婚?一拳打在脸上
昔日,“同姓不婚”几乎是一条铁律。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,同姓通常意味着同一祖先、血缘关系密切,同姓的后代遗传风险较高。
早在西周时期,社会就懂得了不同姓的原则,如“不同姓,不滋恶”(《国语·晋语四》);繁殖和后代质量。唐律规定:“同姓通婚者,刑二年;同姓同宗者,论通奸”。
“同姓婚姻两年”相当于劳教两年,显然不是一个严厉的惩罚。该页面似乎在解释同姓婚姻在唐代并不罕见。由于同姓婚姻大量存在的现实,官方并没有太严格。
例如,敦煌文献S.1475v《未年上部落百姓安环清卖地契》中,卖地主安焕清的母亲和姐夫都姓安。按照《唐律疏议》的说法,这样的行为违反了“同姓婚姻”的法律,但那又怎样呢?人们仍然公开地在合同文件上签字、承诺并写下自己的名字。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害怕被追踪?
8好女孩不用重复的话?
有老学者研究发现,中国的“好女子家族”几乎没有人使用“重名”这个名字。昔日的女子中,如关盼盼、李端端、张浩浩、李师师、陈圆圆,以及“红红”、“腾政”等,都是妓女(包括歌舞伎)或“仆人”(即“嫖客”)。女仆”)。一个罕见的例外是《西厢记》中的“崔莹莹”。按照剧中的说法,这个人就是“相国小姐”。但这部剧的剧情取材于唐代小说《会真记》。据说,陈寅恪大师根据崔女的双重名字推测她一定是个妓女。
来来来,老专家看看敦煌文献!
敦煌文献记载了大量字符重叠的女孩名字,让我们深吸一口气:晓晓、果果、仙仙、珍珍、欣欣、美美、娘娘、花花、盈盈、来来、毛毛、丑丑、洛洛、团团……。
谁说女孩子用双词就不是好女孩?呸。
参考:
[唐]崔灵琴、吴金明,《教坊记》,中华书局,2012朱凤雨,《敦煌俗文学与俗文化研究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1赵和平,《敦煌书仪研究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1王泛舟,《<太公家教>考》,《敦煌研究》,1986.第1期臧荣,《“二娘子家书”》,发表于著作《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》,商务印书馆,1997李正宇,《安徽省博物馆藏敦煌遗书<二娘子家书>》,
,2001张秋惠,
,2001Jesue3.,《历史研究》,20044.陈丽萍,《理想、女性、习俗——唐宋时期敦煌地区婚姻家庭生活研究》,博士论文。
Copyright @ 2015-2022 通信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